遥感技术让农业更“智慧”

访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焕军教授

刘焕军在作科普讲座。

□文/摄赵一诺

21日,以“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讲堂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讲堂上,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焕军教授带我们走进了卫星遥感技术的殿堂,介绍了遥感技术原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为在场师生奉上了一场拓宽科学视野、感悟科学人生、培养创新精神的科学大餐。

“遥感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提供作物的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它是精确获得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在我省主要应用于作物的长势监测、灾害监测、精准管理。”刘焕军说,虽然它高深莫测,但它让现代农业变得更加“智慧”。

近年来,高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业灾害和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传统的灾害监测方法只能获取‘点’上的灾害发生信息,远远不能满足‘面’上对灾害的大面积及时防控需求,农业生产上迫切需要开展大面积、快速、动态、无损的灾害监测方法。”刘焕军说,通过与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合作,东北农业大学土地遥感团队实现了对我省近8000万亩耕地农业灾害的逐旬、具体到田块尺度的时空动态精准监测,实现了农业保险理赔的定量化、科学化。智慧农业方面,传统方法只能网格采样,大量测试土壤养分进行精准管理分区,耗时耗力成本高。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得田块尺度的土壤养分、不同时期作物的长势和产量,构建了快速、低成本的精准管理分区技术体系,使得定时、定位、定量、定配方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成为可能。此外,依托遥感等空间技术,可以为绿色农产品动态监测、有机认证提供关键技术,保障了农民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转变。

谈到黑龙江在农业遥感中的优势,刘焕军说,一方面是黑龙江可耕地田块大,相对规整。另一方面,云雾少,可获取的影像较多。遥感技术不仅可以使我们做到精细的作物分类、作物种植结构的提取,还可以获取时间、空间动态的农作物土壤、地形、气候等一系列的时空数据。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土地遥感团队建立了基于互联网+遥感+物联网的农业信息精准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农场、地块的作物分类、长势与灾害定量监测,为农户提供了个性化农业信息的精细服务,也为政府、民政、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宏观管理、农业补贴发放、灾害救援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和遥感技术的融合日益深入,农业遥感应用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必将成为具有巨大产能价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也相信在将来农民会成为最幸福的职业。”谈到这里刘焕军信心满满:“我国的遥感事业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在未来,人们应该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加快步伐发展遥感技术,向遥感强国迈进。”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